close

IMG_6382.JPG

讓藝術走入人群,走進生活。

從去年整修後再出發的北美館,這一年的展覽和活動,特別讓人感受到這點。分享近期參觀最喜歡的兩個展覽

布列松在中國:​1948-1949/ 1958

近代著名攝影師、也是新聞攝影始祖的布列松,在1948-49和1958兩個重要的歷史轉捩點,捕捉到中國產生劇變、國共風雲變色間的中國庶民生活。

1948-49年國民黨軍決定撤退,人民解放軍取代佔領北京,在這樣關鍵且緊張的歷史背景下,人民生活的徬徨與焦慮,透過鏡頭留下了紀錄。之後他又輾轉到了上海,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城市氣氛,尚未感受到遠方共軍逼近的壓力,但卻持續有逃亡的難民湧入,一種低迷蕭條的氛圍,透過一張張照片,離別的悲傷和空洞眼神的孩童中,看見歷史的縮影。

受過良好繪畫美學的布列松,在攝影間體悟到:「攝影就是一種繪畫的方式,而且無法修改。因為每個攝影的當下時光飛逝,無法復返。」

布列松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國際刊物《生活》(Life)雜誌委託,進入中國採訪的紀實攝影。當時在刊物上,一張張大大的黑白照片,向西方世界的人們,講述另一邊世界中的寫實樣貌。

布列松的照片,利用具體而微的日常瑣事,傳達出一個大時代歷史的樣貌,真的是一張張會說話的照片。布列松在捕捉人物神情的短暫瞬間,同時掌握畫面的幾何美感和動作韻律感。拍出一張張即使過了60年,也能耐人尋味的照片。

正如同他所言:「照相機可以是一個機關槍、一個心理分析沙發 、一個素描本,或一個溫暖的吻。」

上個世紀資訊相對封閉,一捲捲膠捲相片,成為要了解一個世界或歷史事件珍貴的紀錄。要從少少的照片中窺看大時代的樣貌。

而現今世代的我們,每天每人產生大量的照片,也許未來要研究這個時代,要反過來透過大數據分析,透過無數上億張照片(包含無數照騙)中萃取濃縮,重新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樣貌。

跨越百年,兩個世紀對照紀錄的省思。

一分鐘台北:歐文。沃姆個展

終於趕在閉幕前好好體驗過這個展覽。

展場一半大片照片牆, 展示無釐頭卻顛覆傳統印象的照片。

中間的黏土雕塑出台北各著名地標,如北門、圓山大飯店和板橋新車站大樓等。認真看發現雕塑上充滿小破壞性的裂痕和凹槽,旁變大片白牆播放著工作人員在進行「破壞創造」的過程,一種典型的行動+裝置藝術的表現。

中間設有一處類似攀岩場的場地,題名為「挑戰101」,觀眾是真的可以戴上安全帽爬上大樓,挑戰征服101和藝術品的快感。

展場的另一半邊規劃為讓觀眾參與的「一分鐘雕塑」

白色的展間中,放了些日常常見的家具或物件 (如燈、冰箱、網球、書櫃等) ,搭配觀眾利用身體的姿勢和造型和物件互動。

讓觀眾挑戰用非習慣的姿勢與常見的物品互動,挑戰生活中的不確定性與荒謬。

現場變成大型攝影棚與打卡勝地,大家發揮創意以另類的方式姿態拍照。

「一分鐘雕塑」隨各個觀眾不同的姿勢,變化出不同的樣貌。

無論將頭倒著放進書櫃,或是放進冰箱裡消暑,或者在燈罩下烘烤,都展現了另類的趣味。

創作者想要重新定義雕塑,也讓觀眾成為參與創作的一部分,挑戰你我的思考和觀看世界的方式。

讓艱澀難懂的藝術表現,以新世代喜愛的打卡文化,彼此吸引共生並傳達出去。越來越多人走進美術館。

各式人潮走進來,藝術思潮出得去。

 

【布列松在中國:​1948-1949/ 1958】

地點:北美館3樓

票價:全票30;半票15(軍警/學生)

展期:2020-06-20 ~ 2020-11-01

入館實名制請帶證件

請戴口罩觀展週一休館別撲空

每週固定更新旅遊打卡/穿搭分享,請參考下方連結:

🥨生活/食物IG : thornbird1123 

👗旅行/穿搭IG : thekellycat 

⭐Popdaily創作者計畫: Kelly凱莉貓 

🎃個人部落格: 凱莉貓的斜槓人生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lly 的頭像
    kelly

    凱莉貓‧時旅流光

    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